一、公司概况股票配资安全的平台
业务定位前身为汇川技术汽车电子事业部,2016年独立运营,现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平台型龙头。产品覆盖电驱系统(电控/电机/驱动总成)和电源系统(OBC/DC-DC/集成电源),实现核心组件(减速器、SiC功率模组等)全链条自主开发。
2.技术优势
全平台覆盖:适配A00-D级乘用车及商用车,兼容纯电/混动动力类型。高压化领先:国内首批量产800V SiC电驱平台,系统效率达99.2%(CLTC)。自主研发:六大核心平台技术(模块化/软件/材料等),功率密度(80kW/L)行业领先。
3.业绩表现
营收高增:2021-2024年营收CAGR 77.36%,2024年营收161.78亿元;2025H1营收91.48亿元(同比+51%)。盈利拐点:2023年扭亏,2024年归母净利润9.36亿元(同比+404%);毛利率从2021年13.35%升至2024年16.57%。费用优化:期间费用率从2021年19.1%降至2024年8.6%,规模效应显著。
二、行业趋势
市场高景气全球新能源车销量:2024年达1724万辆(同比+26%),中国渗透率38.9%(全球最高),欧美市场潜力大。
混动崛起:中国混动车型份额从2020年18%升至2024年40%,短期因成本/补能优势受青睐;长期纯电占比将达70%。
技术迭代方向集成化:三合一/八合一电驱系统渗透率提升(2024年国内三合一搭载量776万台)。
轻量化:镁合金壳体应用(如联合动力第五代分布式电驱,总重<105kg)。高压化:800V平台提升快充效率(如比亚迪、小鹏G9),SiC器件加速普及。模块化:缩短开发周期,供应链风险对冲(如大众MEB平台)。
2.竞争格局
整车厂自供占主导(2025M1-7份额62%),但第三方供应商借规模/平台化优势加速出清。
联合动力25H1市占率:电控10.1%(第三方第一)、电机11.3%、驱动总成7.1%。
三、核心竞争力
产品与技术壁垒迭代能力:第五代分布式电驱量产(SiC版效率>91%),第六代兼容400V/800V/48V多平台。横向拓展:布局智能悬架控制技术,向底盘域延伸。研发投入:2024年研发费用9.1亿元,费用率5.6%(低于同业)。
2.客户与全球化
国内客户:覆盖理想、小米、广汽等40余家主机厂,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68%(理想占35%)。
海外突破:电源单品切入沃尔沃、Stellantis等,实施\"Local for Local\"战略(匈牙利/泰国基地投产)。海外收入:2024年7.69亿元(占比5%),CAGR超450%。
3.产能与市占目标
产能利用率94%(电驱),常州/苏州新基地投产后产能翻倍。目标全球装机量份额10%(国内20%),25H1电控装机量居行业第二。
四、盈利预测与估值
核心假设国内业务:绑定头部车企放量,2025-2027年收入CAGR 35%(预计215亿元/291亿元/379亿元)。海外业务:新定点落地,2025-2027年收入CAGR 70%(预计12亿元/21亿元/38亿元)。
2.财务预测
营收:2025-2027年228亿/312亿/416亿元(同比+41%/37%/33%)。归母净利:2025-2027年13.7亿/20.5亿/29.7亿元(同比+46%/50%/45%)。毛利率:稳中有升(2027年17.4%)。
3.估值与评级
发行价12.48元/股,市值300亿元,对应2025年PE仅22倍(可比公司平均40倍)。核心看点多:行业景气度高、技术领先、全球化突破、盈利能力持续优化。风险提示: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、海外拓展受阻、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压力。
结论:联合动力凭借技术全链条布局和客户多元化卡位电驱动龙头,在集成化/高压化趋势下有望持续提升份额。短期看混动车型放量和海外突破,长期受益于全球电动化进程,业绩弹性较大。
量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